Skip to main content

胰島素治療,7成糖友有迷思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記者
   日期:08月18日
 
   

 

 

 

今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突破二○○萬人;且,糖尿病已連續十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根據門診觀察,有七成的患者對胰島素治療仍存有許多迷思、恐懼,措施黃金治療時機,才會造成糖尿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台灣雖然有二二七萬糖尿病患者,但胰島素的使用率僅有十六%。醫師表示,很多病患都是等到血糖已經過高、出現併發症前兆時才願意用針劑藥物來治療,然而糖尿病為一「不可逆」的慢性病,當器官泡在糖水裡太久,就像梅子醃過再也回不去一樣,為時已晚。

研究指出,當民眾被確診為糖尿病時,胰臟已過勞一段時間,而體內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只剩下五十%,且逐年下降五%。

在糖尿病治療原則上,都是以提供體內所缺少的胰島素或腸泌素為治療方針,只是口服藥物機轉大多都是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長期下來仍會讓胰臟和胰島細胞加班、過勞,針劑藥物像是胰島素或腸泌素則是採直接補充方式,因此對於糖化血色素的下降有顯著表現。

有研究指出,若第一年治療就搭配胰島素,比單用口服藥,患者的胰島細胞功能增加一倍、糖化血色素的下降幅度更多(胰島素+口服6.15vs口服6.34)。而每降低一%的糖化血色素,可減少十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三十七%小血管病變風險、二十一%糖尿病死亡率。

杜理事長表示,健保署今年五月公告第二型糖尿病可考慮早期開始使用胰島素;倘於使用三種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仍無法理想控制血糖者,宜考慮給予胰島素治療。八月一日起,也開始給付一天一次的GLP-1類針劑藥物併用基礎胰島素,在在都顯示針劑類藥物逐漸成為趨勢,受惠民眾將增加更多;希望民眾不需過度擔心或以訛傳訛,應多與醫師諮詢討論,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