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四物湯介紹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第1665期
   記者:桃園長庚中藥局  邱秀麗  藥師
 
   

 

 

 

一、前言
四物湯是治療營血虛滯的基本方,最早見於唐代藺道人之《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原本用於傷科治療瘀血作痛,而後漸漸衍生為補血、活血、調經之用。於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可治婦科諸疾;目前為中醫常用補血藥之基本方,亦廣泛應用於民間食物或飲品之調製,例如:四物雞精,玫瑰四物飲。

二、組成
依《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記載,四物湯之基本組成為:熟地黃四錢,川芎二錢,芍藥三錢,當歸三錢。主治:血虛證,例如:頭暈目眩,耳鳴,心悸,面色萎黃,嘴唇、指甲無光澤,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等。功效:補血、調經、袪瘀。臨床可應用於:有月經失調,經行腹痛,功能性子宮出血,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斑。

三、配伍
熟地黃:味甘,性溫,歸肝、腎經,質潤而膩,為滋陰補血之君藥;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質潤,長於補血,兼能活血,可以助熟地黃補血之力,且可行經隧脈道之滯,為臣藥;芍藥:苦、酸,微寒。歸肝、脾經,質柔,養血斂陰;川芎:辛散,溫,歸肝、膽、心經,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兩者為佐使藥。
根據中國中藥雜誌之研究報導,此四味藥材合煮之水溶性煎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個別藥材之煮液,其中煎煮液中含微量元素鐵、銅、鋅、錳、鎳、鍶有刺激生血作用,可以相互促進、補充及制約,以維持合宜的造血條件。因此臨床應用皆以四味藥共同煎煮亦合乎傳統中醫藥之複方使用原則。


四、加減方
血虛型頭痛可增加川芎用量加以改善,更甚而嚴重者,於臨床研究中增加丹參、雞血藤有養血、活血、化瘀之功,蒺藜、細辛、菊花有袪風通絡之效,珍珠母、夏枯草有平肝息風之力,諸藥合用,血虛得補,風陽得平,瘀血化行,經脈得通,通而不痛,於治療血管性頭痛確有療效。

五、使用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引起的月經不調及孕婦慎用;子宮肌瘤及慢性疾病或特殊體質者,有服用後引起病情惡化之案例,建議應諮詢藥師或由醫師評估後再行服用。

 


參考資料


1. 胡玉霞、張德培,四物湯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中成藥,1995年第17卷第5期,p38-39。
2. 郭曉娜、封銀曼,四物湯臨床新用,現代中醫藥,2007年3月第27卷第2期,p62-63。
3. 霍學慧,孫東華,小議四物湯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義,甘肅中醫,2006年第19卷第11期,p7-8。
4. 劉軍、張愛俐、劉曉濱,中藥四物湯加味治療血管性頭痛的研究,醫藥與保健,p155。
5. 戴岳、詹業玲、華培曦、陳耀邦,熟地黃和生地黃配伍的四物湯抗過敏作用的研究,中醫藥學刊2002年05期,p596。
6. 段恒,四物湯的實驗研究進展,浙江中醫雜誌,p38-40。
7. 呂文海,石井崗,張守志,不同用酒方法四物湯中阿魏酸、芍藥的測定分析,中國中藥雜誌,1998,23(9):5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