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治感冒,有其基本治療原則。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治感冒,疏表、清熱、宣肺是三個基本用藥法則,因為感冒都是由外在邪氣所引起,所以必須疏表;清熱藥則是在辛涼解表藥方中用來治療風熱或風寒感冒已有發熱狀,用來幫助緩解;至於宣肺則是肺主皮毛,所以疏表藥不離肺經。
張盈瀅醫師指出,疏表法用於治外邪,然而外邪侵襲人體有輕有重,性質也有所不同,所以用藥也有輕重之別,若患者初起感覺惡風形寒、頭脹、鼻塞、偏寒偏熱等症狀不明顯,用防風、薄荷等輕泄,兼有低熱者加荊芥、桑葉讓患者微汗。
張盈瀅指出,若患者感受風寒較重,形寒頭痛也比較劇烈者,不管是已發熱或未發熱,這時候都應辛溫發汗,或用豆豉、蔥白、紫蘇、防風、麻黃、桂枝等中藥材。若是暑熱挾風,比較適合採取輕泄法加佩蘭、藿香等藥材。不過,疏表雖然是治感冒的重要原則,一般多只用少數幾味藥材。
此外,感冒用清熱藥,多在辛涼解表藥方內用來治療風熱,或是風寒感冒已有發熱情形,這時候用清熱藥來幫助緩解,通常會使用連翹、銀花、山梔,黃芩,等中藥材,用藥選擇少數幾味即可。不過,清熱法在治感冒上並不是主要的原則。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而司衛氣,所以疏表法不離肺經,宣肺的目的是為了宣暢肺氣來治療喉癢、咳嗽、痰多等肺臟所引起的症狀。由於疏表法需通過肺經,宣肺也能協助解表。大致上,治喉嚨癢用膨大海,治咳嗽用牛蒡、麻黃、桔梗,治濕重者用半夏。
除了疏表、宣肺、清熱等基本治療原則外,張盈瀅醫師指出,門診中,很多感冒患者也出現其他的症狀,所以還必須兼治,像是鼻塞、流鼻涕適合用辛夷子、蒼耳;頭脹、疼痛適合用蔓荊子、菊花;四肢痠疼適合用羌活、桑枝;咽喉痛適合用山豆根、馬勃;大便秘結適合用簍皮、枳實。
張盈瀅表示,外感頭痛如果外邪不除,持續頭痛就不應再作為主證,治法相同於外感病,即感染各種外在病邪而產生的疾病;臨床表現上,只要掌握外感病的冶療原則,就能治療外感頭痛,因為外感頭痛既然是由外邪所引起,治療上當以辛散為主,由於病在頭部,治宜疏散風邪,佐以緩痛兼清頭目,適合使用防風、薄荷、菊花、荊芥等中藥材。若偏於寒者加羌活、生薑;若偏於熱者加桑葉;若偏於濕者加藿香、蒼朮。
張盈瀅表示,當民眾罹患外感風寒之後,常會使頭部經絡氣血運行變得不順暢,這時候就必須進行後續調理措施,才能真正恢復正常。值得一提的是,白芷也是頭痛要藥,能去風止痛,具有治療各種頭面疼痛毛病的作用,但使用時也應注意用法、用量,以便對症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