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糖尿病併發症周邊神經性疼痛(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57期)
   記者: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王筱萍
   日期:03月03日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糖尿病盛行率已逼近5%,因此,糖尿病已可稱得上是二十一世紀流行病中的一種。根據統計,糖尿病神經病變是除創傷外引起神經損害之另一常見的病因。周邊和自主神經系統病變是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的併發症,而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約每10個糖尿病病人就有1人同時有神經病變的診斷。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DPNP),顧名思義就是因高血糖對體感覺系統所引起的併發症,依神經分布而有不同症狀。疼痛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初期症狀,但並非所有患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人皆會有疼痛症狀。疼痛部位一般發生在下肢部位,特別是足部,疼痛症狀一般呈對稱型式存在,因此,又稱為遠端對稱性多發神經病變 (distal symmetrical polyneuropathy)。有關疼痛症狀的描述包括灼熱、刺痛、休克樣疼痛、感覺異常或深部疼痛,休息並無法有效緩解症狀,但走動可改善疼痛症狀,而臥床休息會加劇疼痛反應,所以也就造成病人夜間難以入睡的問題。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病理因素

體內長期呈現高血糖狀態的人,葡萄糖會與抗氧化?和內皮細胞蛋白 (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 結合,在此過程中,經糖化後的終點產物會抑制神經和血管的正常功能,此外,葡萄糖亦透過多元醇路徑 (polyol pathway) 中的醛糖還原? (aldose reductase) 代謝成山梨醇 (sorbitol),當血糖濃度維持高血糖狀況下(如糖尿病),則醛糖還原?會被強力激活,促使體內的葡萄糖轉化成更多的山梨醇,因而對神經造成傷害。

神經病變之診斷及進程

問卷、篩檢和神經傳導檢查是臨床常見的檢測方式,過程中也要排除是否有其他原因所造成,如是否有維他命B12缺乏的可能或甲狀腺低下所造成的神經病變,另外,藥物如cisplatin, hydralazine 和 colchicine也可能造成同樣症狀。

糖尿病罹病多久會發生DPNP,目前並無明確的研究結果,且似乎有個體差異性存在。急性DPNP發作時,通常於1年內可獲緩解,但慢性DPNP則無明確的研究證明治療對其有效性。

DPNP治療目標

高血糖和糖尿病罹病時間長短是DPNP重要危險因子,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血糖的控制不僅是將糖化血色素(HbA1c)達到控制目標,同時,應避免每日血糖波度太大,研究結果顯示,當血糖受到嚴格控制才能有效減緩神經病變的進程。要完全解除DPNP病人的疼痛,以目前的治療並非容易的事,因此,在持續疼痛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疼痛的感覺是首要且可實現的目標,而非完全將疼痛免除。多數研究顯示,降低個人原疼痛分數達30%~50%,即是對治療有明確反應,因為多數病人在此時,不論是生活品質或主觀描述已獲得改善,但此數據也顯示,病人的慢性疼痛是持續存在的。除疼痛分數降低外,當然是否能幫助病人從事所需或喜愛的活動,也是治療目標之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