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前病變非中年婦女專有,一名17歲少女因性經驗早,抹片檢查發現癌前病變。醫師提醒,年輕女性別忽略子宮頸癌威脅,20幾歲就應定期抹片。
台灣每年有近1600例子宮頸癌案例發生,並造成超過700人死亡。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副秘書長陳菁徽今天表示,99.7%子宮頸癌是透過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導致,HPV傳染途徑主要是性行為,感染情況相當普遍,約80%女性一生中都會遭HPV感染。
她說,雖大部分感染人體會自行清除,但若持續感染高致癌型HPV,就可能造成子宮頸癌前病變,或惡化成子宮頸癌。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曾收治最年輕個案是17歲女性,她約13、14歲就開始有性行為,抹片檢查發現結果異常,就是子宮頸癌前病變。
他說,近幾年子宮頸癌前病變中重度患者中,超過25%是年輕女性,推測原因跟較早有性行為有關,女性有性行為後約有5到6成會感染HPV,但多數會消退,留存者要5到10年才會病變,建議有性經驗女性應20到25歲就要抹片檢查,且要定期檢查。
接種疫苗也是防護子宮頸癌疫苗的一種方式,不過,HPV目前已知有90多種型別,其中高致癌型別佔10多種,施打疫苗的型別不同,對保護力也會有影響。
周宏學說,子宮頸癌疫苗是預防性疫苗,必須在首度性經驗前施打才能發揮原始設定的保護力,若性經驗後再施打,可能都已感染,疫苗無法發揮作用。以台灣民情來說,建議國中階段可施打。(記者陳偉婷報導)
|